首席評論
  □滕朝陽
  在5月3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上,李克強總理說:“我在基層調研時註意到,有些地方確實出現了‘為官不為’的現象,一些政府官員抱著‘只要不出事,寧願不做事’,甚至‘不求過得硬,只求過得去’的態度,敷衍了事。說得難聽點,這不就是屍位素餐嗎?”
  群眾習見的為官不作為,連總理在基層調研時也發現了,說明這種現象既有相當的普遍性,甚至也有些習以為常,似乎已成不加以掩飾的真情流露。而事實上,“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”不僅在行政領域已成一種積弊,屍位素餐的也絕不只是政府官員。
  毫無疑問,官員不作為是一種典型性腐敗。公權力只有三種存在方式,一是正當作為,一是亂作為,一是不作為。“看得見的手”往往不甘寂寞,逾越各種邊界到處亂伸,是顯而易見的積極腐敗;上級有明令不聽,企業有問題不解決,百姓有疾苦無動於衷,飽食終日、無所用心,似乎也在點卯當差,實際是一種消極腐敗。權力來源於人民,理當為人民服務,消極無為、有出世之想的人做什麼都可以,就是不要去做官。
  人們對亂作為的積極腐敗深惡痛絕,對不作為的消極腐敗徒喚奈何。若論其危害性,二者之間的差別則只不過是“五十步笑百步”。李克強總理強調“國務院決不發空頭文件”,如果部門和地方消極不作為,政令不暢通,存在大量腸梗阻,種種文件就可能被懸空擱置,種種政策就有不出國務院的危險,從而導致政府由下而上地失信於民。
  不作為與亂作為看似兩個極端,其實很可能只是一個硬幣的兩面。比如,自中央出台八項規定以來,不少企業家表示,官員吃拿卡要確實少了,但不辦事的也多了。這是“不給好處不辦事”的官場惡習在新條件下的變異,吃、拿、要固然沒有了,卡卻依然存在。而一旦條件發生了變化,不作為就會迅速搖身一變,變成“給了好處亂辦事”甚至索要好處亂辦事的亂作為。因此,不辦事、不作為的後果,在表現形態上似不及亂作為觸目驚心,而其危害卻可能更廣更深。
  不作為的官員之所以不是個別,屍位素餐之所以成為一種官場風氣,自然有其生存的土壤,那就是不出事也不做事的還能有位,“不求過得硬,只求過得去”的偏能過得去。消除這種積習,有滅此朝食的願望當然不錯,但事實上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完成。跳出熟視無睹的窠臼,破除不敢得罪人的陋習,拍案而起、直面不作為的現實,是扭轉不作為風氣的第一步,接下來的應當是制度快速跟進。
  最直觀的解決思路自然是,如果官員屍位素餐就讓他失位,如果官員對待公務虛應故事就讓他過不去,但這需要有效制度發揮日常作用。對政策落實的具體情況,進行自上而下的督查無疑必要,卻不能滿足於此。應當承認,在公務流程管控、監督以及申訴等方面的建構還十分欠缺,致使官員的自由裁量失去控制。比如,在項目審批中,有的官員答覆“馬上就辦”,結果是這四個字說了兩年多也沒辦;法律規章明確規定多少個工作日必須完成項目核准,但事實卻是幾乎從來沒在規定期限內完成。對於此類消極作為的部門和官員,可有部門監督、處置?公民和法人除了苦苦哀求或“給好處”、“做工作”,可有地方申訴?申訴後受到打擊報複,可有權利救濟?
  文件要落地生根,政策要開花結果,政令要暢行無窒礙,就必須讓屍位素餐的官員“過不去”,就必須通過制度建設和輿論監督蕩滌無聊度日的官場習氣,造就人人奮發有為、個個積極向上的政治生態。(作者是北京青年評論家)
  滕朝陽  (原標題:要讓屍位素餐的官員“過不去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m94xmdte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